信息来源:调研宣传部 作者:北京制冷学会 发布时间:2018-06-11
北京成功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冬奥会对各种“冷”资源的需求和耗费都非常大,因此建议冬奥会一定要在使用“冷”资源方面加强综合利用,统筹管理,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和“节俭办会”的奥运理念。
一、冰雪运动场馆建设充分考虑制冷设施的节能性与安全性
1.建议成立技术专家组,对采购招标书进行专业论证,落实专业技术标准,为新建、改建的冰雪运动场馆采购工业制冷装置、商用制冷设备、空调用设备时应注重节能性,并在设施使用过程中,严格标准化操作,引进先进技术,推动利用大数据监测节能状况,为冬奥会之后进一步推广应用奥运科技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在北京乃至京津冀地区全面实施设施设备节能起到示范作用。
2.应充分考虑大型冰雪场馆中安装、运行制冷设施的安全性,特别在使用液氨为载冷剂时,应特别注意安全使用问题,加强液氨等载冷剂使用与储存行为的规范性和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制定安全管理及技术防护细则,保障万无一失。
二、高效利用资源,实现冷热资源联动
1.冬奥会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一方面需要场馆的“冷”,另一方面需要生活区的“热”。一般国际上的传统做法是单独制冷和单独制热,这样均需要消耗较高能源,可将制冷和制热结合起来,将制冷产生的热用于制热上,可以更高效的利用各方面资源,实现冷热资源联动,大大节省成本。
2.在供热能源方面,应建立燃料(如天然气等)、电能、太阳能、尤其是风能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方案。如张家口地区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可充分利用。之后进一步与地缘热泵、空气缘热泵等相结合,更高效地制取热。
三、提高制冷设备使用的国产化率和综合利用率
1.我国国产制冷设备的技术和制造能力已经比较成熟,能够满足人工冰雪环境的制冷要求。因此应以此为契机,在充分论证和严格遵循标准要求的基础上,采购优质的国产设备,提升我国制冷设备的国产化率,降低设备购置成本。
2.冬奥会期间集中大强度使用的大型制冷、制冰、制雪设备,在冬奥会结束之后,可通过转移、分拆的方式应用于小型冰雪场馆作为常规制冷设备等用途,走可持续使用模式,避免资源浪费。
四、对涉冷设备操作人员集中专业培训
对所有制冷设施设备操作人员进行集中的专业培训,保障人员的专业水平达到应有的水平。由于很多涉冷工作涉及到国家标准、规范、条例等方面的技术理论,而且安全责任重大,是具有较高要求的工作岗位。要避免由于专业操作人员匮乏、工人学历普遍较低、等级教育缺失等原因,造成相关技术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跟不上需求,形成重大安全隐患。
五、实施全程冷链与可追溯,提高供应食品安全性能
采用全链条的食品温度与品质的实时感知和监控,将高效、环保、精准安全的冷链装备技术引入冬奥会的食品冷链系统中。发展食品的溯源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实现奥运食品的全程冷链和可追溯,提高食品安全性能。
食品全程冷链是目前国际公认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综合冷链流通率已达到85%,而我国目前仅有19%,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冬奥会实施食品的全程冷链还具有更多的社会效益,可以此为契机,为提升北京乃至京津冀地区全程冷链发展和食品安全发挥示范作用,普惠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