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16
9月15日,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第19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师生分享会在北京科学中心科教专区举行。本期分享会分为创新大赛交流师生交流会和机器人大赛师生交流会两部分,旨在从实践中提炼科学思想与方法,了解新时代青少年科技教育需求,以更好地组织举办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及北京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宣武青少年科学技术馆等14所学校及科技馆获奖师生,围绕参赛心得、学校如何开展科技教育、未来的学科发展方向等问题在场展开深入交流探讨。北京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张晓虎出席会议,并与在场师生展开交流。
分享会上,多位科技老师分享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发现,科技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科学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机器人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教会学生做人、做事,丰富人生经历,是一项以综合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教育,如果能获得好成绩,是学生自我发挥得到的成果。” 陈经纶中学分校科技教师刘鑫说。
对于科技老师来说,参与科技教学和比赛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通过带学生参加比赛实现教学相长。科技教师应注重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时常更新教学理念和理论,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以更积极的引导,有助于科学思维的建立和科学方法的运用。
同时,科学研究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和不断深入探索的工作,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相比于获得科学研究成果和比赛成绩,培养科学思维,了解真正的科研更加有意义。北京市第四中学学生徐震宇说:“实际意义的科学研究的确不可能像中学生研究那样简单,但是,通过中学科研,我们能获得更多的动力,会让我进一步思考竞赛与实际科研的不同,从一无所知到知道一部分,这是一个不断了解的过程。”
最后,张晓虎对本场分享会进行了总结。他提到,科技教师要在实践的同时多加交流,这才能进一步促进未来科技教学工作的进步。科协的优势体现在科技优势和科学家优势,培养青少年一定要将资源用在最合适的地方。
北京科学中心科教专区启动仪式将于9月16日举行,未来,科教专区将凝聚优秀科技教育工作者,做好“培训、交流、研究、人才举荐”工作,发现和培养早期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为建设科技强国储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