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0-11-01
首都科学讲堂第670期
题 目:《环境危机:从臭氧层空洞到全球变暖》
内容介绍:过去100年的人类活动,将大量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和温室气体排入地球大气,导致了两个环境危机:臭氧层破坏和全球变暖。消除这两大环境危机的影响,可能需要人类花费上百年至上千年的时间。本期首都科学讲堂,邀请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魏科,告诉我们如何应对环境危机,珍爱地球家园;解读环境危机中酝酿着的技术升级与进步、新的发展机遇,带来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认知。
主讲嘉宾:魏科,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促会会员,负责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国——联合国环境署国际合作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多个研究项目,荣获“学笃风正”奖、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等多项奖励。
时 间:2020年11月7日 周六 10:00——12:00
地 点:北京科学中心(北京市西城区北辰路9号院 北三环安华桥西北侧)
备 注:本次首都科学讲堂为网络直播形式,您可通过科学加APP、腾讯新闻客户端、新浪科技客户端、一直播APP参与直播互动,详情请关注数字北京科学中心微信公众号、首都科学讲堂微信公众号进入直播页面。
首都科学讲堂第671期
题 目:《中国古代发明创新与近代知识革命》
内容介绍:“四大发明”深刻影响了世界的发展,但其不足以全面展现古代中国灿烂的科技成就。作为世界科学技术史上不可或缺的篇章,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创造为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除了“四大发明”,中国古代还有哪些重要科技发明创造?我们如何界定评判它们?本期首都科学讲堂,邀请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权威解读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精髓及其影响,带领我们走进中国古代科技史殿堂。
主讲嘉宾:张柏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全国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智库特聘研究员,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新编)中国通史》纂修工程编纂委员会委员。主编Chinese Annal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兼任Science in Context,Boston Studies in the Philosophy and History of Sciecne,《中国科学院院刊》和《自然辩证法通讯》等学术期刊的编委。
时 间:2020年11月14日 周六 10:00——12:00
地 点:北京科学中心(北京市西城区北辰路9号院 北三环安华桥西北侧)
备 注:本次首都科学讲堂为网络直播形式,您可通过科学加APP、腾讯新闻客户端、新浪科技客户端、一直播APP参与直播互动,详情请关注数字北京科学中心微信公众号、首都科学讲堂微信公众号进入直播页面。
首都科学讲堂第672期
题 目:《“它”改变了人类历史——漫谈真菌世界》
内容介绍:全球150万种真核生物的重要类群——真菌,到底如何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在食、药、医、农、林、生物、环保领域中,都少不了它们形态迥异的活跃身影。我们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真菌,它们对人类发展历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更是远超我们的想象。本期首都科学讲堂特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庄文颖院士、赵瑞琳研究院、魏鑫丽研究院、齐莎高级工程师,带我们走进真菌世界,“云上参观”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走进馆藏53万株标本的亚洲最大菌物标本馆,领略真菌学的奥秘与魅力。
主讲嘉宾:庄文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美国真菌学会外籍荣誉会员。主要从事真菌学研究,侧重于子囊菌的资源发掘、分类、分子系统学以及可利用性评价等工作。已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撰写主编著作9部,参编9部。
赵瑞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大型真菌资源及物种多样性、系统与进化、组学及野生使用菌驯化及育种的研究,现任《Fungal Diversity》《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菌物学报》《Mycology》编委,中国菌物学会菌物多样性及系统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SIC收录80余篇。
魏鑫丽,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主要结合化石及现生地衣,研究地衣生物多样性发生和分子进化机制、以及维持自我支撑生命微型生态系统的群落构建机制。现任中国菌物学会地衣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真菌学期刊《MycoKeys》主题编辑,《Mycotaxon》顾问编委。在SCI刊物及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2011年起主编《中国地衣志》专著。
齐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秘书,北京市朝阳区科协委员、“中科院智能科普联盟与首都志愿者联合会”中科院京区专家。
时 间:2020年11月21日 周六 10:00——12:00
地 点:北京科学中心(北京市西城区北辰路9号院 北三环安华桥西北侧)
备 注:本次首都科学讲堂为网络直播形式,您可通过科学加APP、腾讯新闻客户端、新浪科技客户端、一直播APP参与直播互动,详情请关注数字北京科学中心微信公众号、首都科学讲堂微信公众号进入直播页面。
首都科学讲堂第673期
题 目:《我们到火星去干什么?》
内容介绍:中国火星探测器天文一号正在飞往火星途中,预计将于明年四月抵达火星,开展一系列探测活动。我们为什么去火星?去火星干什么?火星着陆点如何选择?关于火星,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本期首都科学讲堂,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津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副研究员杨宏伟,在学习火星知识的同时,教你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
主讲嘉宾:赵文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国土资源部科技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土资源部探月科学家小组组长,国家深空探测院士专家组成员,国务院地震预报评审委员会委员,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委员。因完成喜马拉雅山河青藏高原的深部探测并获得多项重大发现,荣获2000年国际自然科学二等奖。2003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时 间:2020年11月28日 周六 10:00——12:00
地 点:北京科学中心(北京市西城区北辰路9号院 北三环安华桥西北侧)
备 注:本次首都科学讲堂为网络直播形式,您可通过科学加APP、腾讯新闻客户端、新浪科技客户端、一直播APP参与直播互动,详情请关注数字北京科学中心微信公众号、首都科学讲堂微信公众号进入直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