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台青年科学家论坛丨京台青年创新路演暨火花活动

信息来源:北京科技国际交流中心      发布时间: 2021-11-24

11月23日,2021年第十八届京台青年科学家论坛在北京科学中心揭开序幕。论坛以“搭建两岸学术交流之桥、共促青年科学家未来成长”为主题。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各平行论坛及活动相继举办。

23日下午,京台青年创新路演暨火花活动举行,活动在北京市科协指导下,由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发起组织的,同时得到了包括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富伯(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支持。

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院长金勤献在论坛发言中提到:“清华工研院一直致力于构建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生态和创新体系,帮助青年科学家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理想,为他们提供创新路径上所需要的帮助和支持。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是清华工研院发起设立的,主要负责医疗器械的成果转化和孵化。目前,清华工研院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已经和台湾神经康复领域的青年科学家在智能康复方面做了很多的推进和落地的工作,现在项目也在顺利的进行之中。本次论坛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进一步结合京台两地康复医学领域专家学者共同研讨智能康复医学的落地、转化及发展。”

 

本次路演主要目的是加强京台两地创新医疗技术的交流合作,拓展创新技术与临床需求的新应用方向。积极推动两岸创新科技人才交流,促进两岸科技工作者互联互通。本次路演有北京、台湾高校院所8支队伍参加。

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副秘书长甘朝阳在活动前致辞,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王竟菁对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平台支撑体系进行了介绍。

项目展示

智能介入超声手术机器人

展示公司:北京奥达智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分享人:北京奥达智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张博

北京奥达智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自2021年创立以来,矢志于投身生命健康事业,致力于用AI与机器人技术重新定义医疗体验;通过打造超声导航治疗领域的专业化系统平台,“让微创介入成为简单有效的标准化手术”,从而服务患者,惠及医生,造福社会。

本项目是与北京积水潭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等十多家合作伙伴根据实际临床需求,共同探讨,开发的一款介入超声手术机器人,本项目的关键技术是超声图像人工智能识别技术与机器人精准控制技术的结合。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年轻医生寻找组织结构,同时通过机器人手臂辅助医生完成精准穿刺,使医生更加关注治疗本身,而非穿刺手法和技巧,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效率,减轻医生负担。

可穿戴血压连续监测

展示公司:心永(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分享人:心永(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TO 李毅彬

本产品实现了在手腕处,通过多种脉搏波波形及其相位差连续无感测量血压。不需要阻断动脉血流,更加舒适、无扰;测量点都集中在手腕处,可以集成到智能手环、手表上,测量设备便捷;其中算法通过对5-10秒的脉搏波波形进行分析就可以输出血压值,实时性更强,可以做到连续监测血压。使得用户可以在夜晚、旅途或不方便主动测量血压的时候,自动监测血压变化;适合观测血压的24小时节律变化,或更长时间的变化趋势;通过提供更多数据,为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用药提供更全面的参考信息,进而推动临床医学和日常连续血压监护的发展。

近期,公司聚焦脑出血病人这个细分市场:希望通过公司的产品让脑出血病人在血压异常的时候得到预警,从而控制血压,避免死亡。未来几年,希望可以把客户扩展到整个高血压人群,形成一个慢病管理平台,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给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医疗健康服务,让人们更好管理血压和健康。公司目前已获得了一轮千万级别天使融资,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发产品。

超高速细胞成像智能分析项目

展示公司:天津凌视科技有限公司

分享人:天津凌视科技有限公司 CEO 陈宏强

天津凌视科技有限公司是医疗细胞检测、生物制药和环境水质检测等领域的超高速细胞分析解决方案提供商,是全球首创且中国唯一利用光电子成像、人工智能、微流体和图像处理等技术进行高速智能细胞分析的团队,主要成果和人员均来自清华大学。已经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细胞相机”,实现真正的全通量检测样本,达到100万/秒细胞通量,成像分辨率优于1微米。通过自主研发的创新硬件和AI算法,获得超高速流动条件下的细胞形态分析数据,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和分析平台,目前市场上没有同类型的技术出现。提供针对细胞分析的全链条解决方案,包括设备仪器、细胞数据库、自动化分析算法等,填补高通量高精度自动化细胞分析设备的空白。

凌视科技已获得数百万元种子轮投资,同时获得2020年第七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冠军,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广州天英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第二十二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第十二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金奖,清华校友三创大赛三等奖、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等一系列奖项,受到业内一致好评。

多功能骨科机器人

展示公司:贵州澳特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分享人:贵州澳特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CEO 朱红文

贵州澳特拉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医工”融合、智慧医疗为主打方向的高科技公司。公司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医疗机器人技术和仿生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公司的核心研发方向有两大类:一类是骨科手术机器人方向,该款四臂多功能骨科手术机器人配备有低剂量的X-ray(小C),未来可用于长骨骨折的复位,脊柱手术、关节置换手术,并且可以担当医生助手的工作,协助医生进行多种手术;该机器人的应用将有助于骨科医生由传统医疗向数字化、标准化和智能化医疗迈进。另一类是骨科高值耗材,包括缓冲式膝关节,缓冲式髋关节,微动脊柱内固定系统,仿生人工手指关节,人工腕关节和数字化智能夹板等骨科高值耗材系列。公司希望通过机器人与新一代骨科高值耗材的完美结合给医生和患者带来不一样的手术体验和更佳的手术效果。公司目前拥有国内外核心专利30余项。

眼科激光手术治疗设备

展示公司:百锐明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分享人:百锐明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总经理 叶溥

百锐明医疗科技是一家专注于眼科激光手术治疗设备的高科技公司。公司的愿景是实现高性能眼科激光手术治疗设备进口产品替代及创新的推动者,为广大眼疾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眼科医疗器械。公司创始人叶浦先生曾历任Lumenis科医人眼科医疗设备研发总监,GE/Philips磁共振影像系统项目研发经理,具备多年复杂医疗设备产品研发经验。在成立百锐明医疗科技公司后,带领团队经过三年艰苦努力,成功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台YAG/SLT二合一激光眼科手术设备,可广泛用于白内障后发障,青光眼,玻璃体消融以及飞蚊症等的激光手术治疗。其产品性能及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进口设备,具有激光能量输出精度高(YAG输出精度误差可控制在+-5%以内);高质量的高斯光斑输出,确保高质量的手术效果;高速率激光发射(每秒可发射激光3次以上)确保流畅的手术操作体验;全数字化操作,简单易用;创新的HUD oled显示;LCD显示和机身一体化,支持多点触控;便携移动设计,机身小巧灵活,用于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SLT激光,为国内首创。

薄膜型鼻胃管—从维生到生活

分享人:台湾长庚大学医学系 医师 曾章杰

鼻胃管是临床上最常被使用的侵入性医材,从肠道阻塞减压到长期营养药物输注都有它的角色。从发明至今的⼀世纪来,鼻胃管的改善大多来自材料的革新,从塑料、橡胶到硅胶提升了体内留置期间的长度,也些微改善了舒适度。然而,病人端的不舒适感与自拔风险,家属端反复放置管路的人力、金钱消耗,以及医护端插入与长期留置导致的并发症,这三大问题依然持续存在困扰着使用者。长期舒适型灌食管为解决以上三大痛点而设计:1. 优于 6 Fr. 儿童型鼻胃管的插入与留置舒适度,同时因为极低的异物感减少自拔机率;2.「自体导引插入」提供了照顾者简易且近乎无风险的更换方法;3. 良好的可塌陷性与小体积降低了消化道粘膜破损、胃食道逆流与吸入性肺炎发生的机会。此外薄膜的机构设计,在作为新式给药途径以及语言治疗、吞咽训练的衍生应用上,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在过去鼻胃管只是为了营养灌食而生的维生医材,放眼近未来高龄长照的医疗趋势,是时候仔细思考在供养维生的同时,透过如「长期舒适型灌食管」等新创医材,可否兼具生活质量甚至积极的复健治疗,带给病⼈更全面的照护品质。

微创内窥镜恶性肿瘤荧光显影切除

展示公司:德盟仪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分享人:德盟仪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曾湘德 

台湾德盟仪器以客制化工业内视镜出发,多年来以专业研发引领业界,取得数十项国内外专利及包括航天制造国际认证,也通过国际医疗器材制造质量系统ISO 13485。其内视镜产品轻巧便于携带,可作偏乡远距手术的3.5吋医疗内视镜套组,分别在2016年及2019年分别获得台湾精品奖,分别为主机搭配四向转头内视镜及复合波长医疗影像系统,得到医界高度肯定。在医疗内视镜的研发制造进程中,德盟仪器也得力于医疗学术界为提升临床检验精准判读及手术实际需求而生产出各种更为清晰灵活便于医师运用的子宫镜,胆道镜,喉头镜等多种专业医疗内视镜;近年与林口长庚脑神外团队密切合作临床测试脑脊椎手术内视镜及脑神外肿瘤切除手术辅助工具,可清晰看到并准确移除肿瘤,更可大幅提升开脑手术的成功机率。

智动导航无人搬运车于医疗场域之应用

分享人:天启系统科技 研发部经理 涂胜为

在现今讲求效率、成本及安全可靠的时代里,具备「自动导航避障功能之服务型无人载具」需求已日益扩增,举凡用于工厂内物料运送的自动导引搬运车(AGV)与调度系统;用于赡养院及医疗机构自动派餐、送药、搬运器材之移动机器人以及用于小区巡逻或展场、公共场所之服务型移动机器人等。结合精准的马达驱动控制、可靠安全的自动避障导航以及智能视觉与语音互动技术,实现在各种场域可替代人员执行任务的「智能导航避障之服务型无人载具」预期将有爆发性成长的市场规模。例如在赠养及医疗场域上导入此医疗智能服务设备,可在人流较为繁忙时协助挂号、查询、派餐、送药、器材搬运、自动巡房通报及病床前一对一视讯问诊工作。为医护人员减少工作量,增加医疗照护的质量。我们所开发的「智能导航避障无人载具」配备了高精准、高效能的马达驱动控制器及高敏锐度激光雷达,实测最高时速0.55m/sec,载重能力高达900公斤,在65公斤负重、0.3m/sec时速下的耗电流为3.3安培、电池续航力3小时以上;导航轨迹追踪精度:+-5cm,SLAM建图精度:+-5cm,安全避障范围:1m~0.1m(五段可调);雷射感测第二道安全防护范围:0.05m~2m(五段可调);可搭配各种机构订制出不同用途之服务型载具;亦可搭配客制化远程自动调度系统。

点评嘉宾及参会嘉宾

本次京台青年创新路演暨火花活动的评审嘉宾包括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转化医学专家,来自北京康卫医创科技有限公司、昆山创源科技园管理有限公司的行业专家,以及来自水木创投、荷塘创投、峰瑞资本、德同资本、开弦资本的医疗领域投资人。评审嘉宾围绕创始团队、商业模式、产品与市场、财务与风险、创新性五个方面为主导对参赛创业项目进行了创新性研判、市场分析和投融资见解,并与创业者进行了详细的沟通和互动。

今年的新冠疫情,给全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凸显了科技推进人类健康方面仍然任重道远,在本次论坛中,京台两地的专家学者、两岸青年同胞们,在思想上的碰撞和交流,共同推动京台两地在生命健康领域的学术发展。

背景资料:

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由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发起并设立,旨在对接全球医疗创新技术与资源,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帮助医疗器械、诊断和服务等创新技术的有效落地发展,为早中期项目提供全方位支撑医疗器械孵化平台。

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汇聚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一流高校院所、临床医院和行业联盟的优质资源、推动医工结合。聚焦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孵化,营造创新企业的孵化加速的生态环境,建立覆盖医疗器械创新全生命同期的服务体系,为创新企业提供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硬科技孵化服务,助推创业企业发展,致力在京打造国际顶尖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孵化平台。

港澳台科技交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