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六城市(区)政协合作机制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市海淀区举行

信息来源:人民政协网      发布时间:2021-05-12

  地缘相接、人缘相亲。近年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京津冀三地联系更加紧密、合作空间更加广阔。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持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迈进,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是京津冀三地需要长期关注的课题。

  5月7日至8日,“京津冀协同发展六城市(区)政协合作机制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市海淀区举行。北京市海淀区政协、通州区政协,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协,河北省唐山市政协、保定市政协、沧州市政协6家单位参会。会议由海淀区政协主办,主题聚焦发挥政协优势,更好服务区域“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海淀区委书记于军会见与会代表,海淀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区委办公室主任吴计亮参加会见。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建党100周年。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六城市(区)政协如何适应新发展阶段,将履职实践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之中?与会人士结合实际工作展开深入探讨。

  突出专门协商机构“专”的特色

  聚焦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这一定位,与会政协主席在发言中表示,要进一步发挥好政协联系面广、智力密集、协商渠道畅通的优势,突出“专”的特色。

  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协主席韩远达说:“2020年上半年,滨海新区政协围绕科学编制滨海新区‘十四五’规划,发动各参加单位和政协委员聚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等课题开展专题调研,形成25篇建言成果,得到区委、区政府采纳;去年在疫情防控中,区政协多次搭建平台,聚焦企业复工复产召开专题协商会,对有关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和企业进行重点帮扶。”

  沧州市政协主席宋有洪分享了沧州政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做法。他介绍,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沧州市政协履职的重点,每年都将其列入年度协商调研计划,近年来开展的议题有推进京津冀产业转移重点项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打造京津“菜篮子”等等,提出的许多对策建议已经转化为沧州市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措施。

  唐山市政协主席胡国辉在发言中提起目前唐山布局“五星联珠”产业格局的情况。他建议,以京唐城际高铁建成开通为契机,共建京唐协同合作走廊,京津冀三地政协可以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委员互访平台、联合调研平台,通过定期进行信息交换、为企业对接牵线搭桥、建立跨区域协同协商调研机制等,让更多履职成果转化落地。

  推动合作机制更加完善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速度,三地政协必然担负着更多的责任。

  保定市政协主席李俊岭认为,“十四五”时期,六城市(区)政协合作机制应主动适应发展大势,既要站在全局系统谋划,又要从小切口上分析问题。“建议每次会议从产业、科技、教育、医疗、人才等方面明确一个主题,通过开展联合调研协商、拓展合作平台、加大协作力度等方式,找到一系列助力区域合作的具体举措,努力在更好地助推党委、政府工作,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上彰显政协优势、展现政协作为。”李俊岭说。

  对此,北京市通州区政协常务副主席石宝玉也深有同感。会上,石宝玉提出建立三地政协共同学习机制、探讨开展区域性联合调研以及协商活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围绕产业协同发展跟踪随访疏解企业等建议。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是新时期我国解决区域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重要实践。会议期间,海淀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区政协党组副书记任武军介绍了海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与会人士还调研了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北京华为会展中心、腾讯北京总部,大家对海淀区科技创新、生态建设等情况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作为东道主,海淀区政协主席刘勇主持会议并介绍海淀政协推进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大力开展委员工作站建设,不断深化委员与所在地区群众联系等方面的积极尝试。去年底,8种模式的31个委员工作站陆续成立。初步统计,委员工作站成立以来,累计组织各类活动110余次,提交提案57件,报送的社情民意信息有多篇被市政协和全国政协采用。会上,刘勇还提出六城市(区)政协开展异地互建委员工作站等设想,得到与会人士的关注。

  京津冀协同发展六城市(区)政协合作机制由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协于2018年5月23日发起建立,采取由六地政协轮流组织召开会议的方式开展。第二次会议于2019年由沧州市政协主办。经过前两次的探索,该会议机制逐步完善,六城市(区)政协联动协作更加紧密,协商建言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此次会上,六地政协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六城市(区)政协合作机制第三次会议纪要》。与会人士达成共识:要不断深化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巩固完善六城市(区)政协合作机制,在更大的范围内搭建跨区域协商平台,相互学习借鉴推进政协事业发展的经验做法,着力提高建言献策质量和效果,在推动政协高质量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