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气象学会第五期专家论坛顺利召开

信息来源:北京气象学会      发布时间: 2021-09-13


9月8日,第五期北京气象学会专家论坛顺利召开,此次论坛由北京气象学会联合墨迹天气共同举办,中国气象学会、北京大学、国家气象中心、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北京城市气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气象学会城市气象学委员会支持举办。李泽椿院士作会议专题讲话,北京大学张庆红教授作特邀报告,墨迹天气气象副总裁、首席气象官黄耀海主持会议。据不完全统计,来自学会理事单位、全国气象部门、科研机构、企业等60余家单位的660余名科技人员参加论坛。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引起了科学界和公众的讨论关注。今年5月22日甘肃白银马拉松事故发生后,高影响天气事件引发了大众的关切。7月17至22日河南极端特大暴雨灾害,再度引发了人们对特大天气灾害的深度思考。因此,此次论坛聚焦大家关心的“极端天气和高影响天气”,期望促进不同领域气象从业者的深度交流。

李泽椿院士长期从事大气科学工程化的天气预报和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工程建设和科研工作,于2002年至2010年期间任北京气象学会第十六届至第十八届理事会理事长,带动和促进了北京气象学会的发展。此次论坛上,李泽椿院士回顾了我国高影响天气预报的发展历程,讲述了我国气象科技和业务工作者不畏艰难、发扬气象精神、不断取得气象预报进步的历程。同时,他希望气象科技领域要凝聚力量,尤其是国家级气象部门,更应积极面对国家需求,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加强思考,科学谋划未来发展方向,不断提升我国气象预报服务能力。

张庆红教授从事高影响天气的形成机理、变化机制和预测技术研究,担任世界气象组织高影响天气计划(High Impact Weather Project)的国际协调办公室主任,致力于推进高影响天气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事务。此次论坛,张庆红教授作了题为“高影响天气和极端天气”的报告交流。报告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极端天气和高影响天气的不同及其应被关注的方面。探讨在现有的天气预报技术基础上,如何提高天气预报的价值,降低天气灾害对社会、经济和环境造成的影响。

通过此次论坛,大家对极端天气的定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如何提升天气预报的价值有了更多的思考,进一步理解了气象观测、气象研究、天气预报、环境预报、影响预报、灾害预警、政府决策、行业服务间的链式关系,各环节必须通力合作,才能科学决策,才能更好地应对高影响天气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威胁。同时,我们需要关注和了解公众需求,做好满足公众关切的预报服务。

参会人员纷纷表示,此次论坛信息量很大,希望今后多组织这样的专家讲座,让学术研究和业务服务更紧密结合,共建科学家、公众、政府部门和企业共同参与的防灾减灾强大联合体。

学术交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